所谓的陪,陪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
该不该陪孩子写作业?怎样陪孩子写作业?
开学了,朋友圈里流传着一个段子:
“不谈做作业时,母慈子孝,连搂带抱。一涉及到做作业,鸡飞狗跳,乌嗷喊叫,让路人耻笑,让老人血压升高,让邻居不能睡觉!前一秒如胶似漆,后一秒分道扬镳。”
好多父母转发时感慨:太真实了,简直就是每一个尽职尽责陪孩子做作业家长的真实写照。
陪孩子写个作业让父母这样精神分裂?这肯定不是陪写作业的正确方法。
到底该不该陪孩子写作业?怎么陪孩子写作业?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不用纠结孩子写作业到底是陪好还是不陪好。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Triplett曾设计一个实验,结果证明,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人们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更好。他在儿童拉钓鱼线的实验中,也证明了有他人存在时儿童拉得更卖力。
别说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,家长不要过多参与。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技巧的,什么都不管,全凭孩子悟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父母适当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,而且还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。在某种程度上,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,与家长的教育、督促和帮助有重要关系。
可现实生活中,家长的做法难免存在一些误区,以至于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。
精心辅导,孩子易患“作业依赖症”,贻害深远.
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关注过度,全程看、陪、包办。晚上,孩子做家庭作业,一家人坐在孩子身旁盯 着。孩子做完数学,爸爸去验算;写作文,要由妈妈列出提纲;抄完生字,爷爷承包改错;做完作业后,还有最后一道“工序”,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,由奶奶代劳……
这样的学习效果权且不论,让人啼笑皆非的是,孩子第二天放学一回来,还可能一肚子怨气;数学出错了,怨爸爸;做文章没得高分,怪妈妈;抄写生字有 错,爷爷眼神不好;学具没带齐全,责任由奶奶来负!
据老师反映,做家庭作业时家长全程看、陪、包办的同学,一般都自制力差,有45%的孩子不能主动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,一般都需要老师或学生干部强制性看管,80%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下。
全程看、陪、包办可能会暂时出现令人鼓舞的现象:作业全是对钩,考试成绩大幅上扬。但这仅是表象,而且这种表象也不会持久。孩子内心滋长的想法是:上课甭听,反正我爸替我做;复习甭操心,反正爷爷早就安排了。
久而久之,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了,学习效率降低了,学习方法的摸索过程也被 剥夺了,学习过程中的“自我监督机制”丧失了。
父母的过分热心具有这样的暗示作用:学习是父母的事,我是替他们学习的。这些孩子到了中学,常常表现出共同 的特点:学习不主动,怕困难,缺乏自学能力,没有后劲。
总之,全程看、陪、包办是一种短视行为,贻害长远。
那么,家长该如何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呢?
学习习惯培养的最好时机是在一二年级,尤其是刚入学的前两个月。
没有家长引导,孩子的学习习惯会养成得比较慢,甚至养成坏习惯。与其日后花更多的时间弥补或修正,不如抓住这个关键时刻,助孩子一臂之力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【1】要培养固定时间做作业的习惯。帮孩子认识做作业的重要性,养成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再做其他事的习惯。 给孩子定个规矩,在完成作业之前,不容许看电视或玩耍。
【2】不要上来就写作业,要培养孩子每天复习、完成作业、预习的学习顺序。预习的重点是能提出问题,从而带着问题上课;复习是找到薄弱环节,并在薄弱环节多投入时间复习。这样孩子的学习效率会高很多。
【3】规定写作业的时间。家长要每天结合作业内容,和孩子一起估算一下作业时间。一项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的作业,可给20分钟时间。
如果孩子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原因,是作业量超出预估,试题太难,还是磨蹭,浪费了不该浪费的时间。
特别提醒家长的是,如果说好孩子写完作业就可以玩了,就一定要兑现自己的承诺。千万不要在孩子很快就完成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之时,又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。
如果你真的觉得孩子需要补充的话,就提前跟孩子讲清楚,要征得孩子的同意。
【4】要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。独立做作业并不是说家长不需陪伴,而是要尽力做到只陪伴、不干涉。
孩子刚入学,家长要辅导孩子熟悉各科作业的标准、格式、规则,待孩子掌握要求后,就要逐渐放手,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。
家长一定不要坐在孩子身边瞪着孩子写作业。当中若有疑问可以来要求协助,但不能孩子不会一个字就来问一个字,那样会助长孩子学习上的依耐性,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。
孩子做作业过程中即使做错了,也不要马上指出来,让孩子有自己思考的过程。等作业完成后,需要家长检查时再指出和辅导。
【5】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,家长不用包办订正。
家长应重点看孩子当天是否完成了各项作业,写得是否认真,以及上次作业是否纠错。 家长有能力辅导的,应着重看看上次作业错误问题在哪儿,有没搞明白的知识点,再进行讲解。
【6】要培养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。
家长把课程表打印出来,贴在孩子书桌前的墙上,嘱咐孩子每天写完作业,按第二天的课程安排收拾书包,家长不要干涉。每天顶多在睡前提醒一句:书包收好了没有?
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,渐渐的,孩子的学习生活就变得有序。有序的学习生活,会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清晰,学习更专注。
所谓的陪,陪的是孩子的学习情绪和状态
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,让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。研究表明,良好的学习情绪能让孩子记得又快又牢。
家长多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,帮助孩子达到良好的学习情绪和状态。
拿背诵论语为例。一个妈妈为了让女儿背得快,前一天先查译文,加强理解,第二天辅导女儿的时候把体会告诉孩子,和孩子一起背诵,这不但能让孩子较快地背会,准确地理解意思,还让女儿对妈妈越来越佩服。在和妈妈不停的你超我赶下,女儿背东西越来越快,孩子成长的同时家长也在成长。
而有些家长也在孩子旁边陪着孩子背,但他们是盯着,吵着:“快背,笨死了,就这短短的两句你都背不会”,“再给你五分钟,背不会小心我打你的屁股”。孩子的心里一直处于防备家长的状态,到头来,所用的时间与上面的母女相同,达到的效果却大不相同。
家长的作用是把孩子引导到良性循环的状态下学习和生活。最好的做法是孩子做、家长观察、了解薄弱、帮助孩子掌握方法、让孩子不断收获学习的成就感、尝到进步的甜头,学习劲头才会越来越足。
所谓的陪,陪的是孩子的学习氛围
杨绛先生提起对女儿钱瑗的教育说到:“我们对女儿钱瑗,也从不训示。她见我和钟书嗜读,也猴儿学人,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,居然渐渐入道。”
要让孩子好好学习,家长就要营造一个陪伴孩子学习的良好氛围。我的一个教授朋友,提起自己的母亲,脑海中最深的画面就是小时候她做作业,妈妈在旁边做针线,灯下的那片宁静以及母女偶尔相视一笑的温馨。
试想一下,孩子在做作业,家长在旁边打游戏、看电视、刷微信、聊天,孩子肯定无法安心,如果家长一旁工作、看书,孩子也一定能静下心来。
家长要和孩子互相监督、一起努力,创造共同进步的学习环境。
总之,家长陪孩子做作业的目的,应该是现在的陪伴是为了今后的无需陪伴。陪伴时,着重培养的是各项基本习惯的养成,帮助孩子自控能力的提升,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,逐步强化自我管理,这才是陪的意义所在。
一个习惯的初步养成需要21天时间,也就是三周,而一个习惯的基本养成需要90天,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。也就是说,记住,这三个月最好不要反复。反复的话,就会前功尽弃。
所以,孩子习惯的养成其实是对家长耐心的一个考验。当然,孩子毕竟是孩子,就算他养成了习惯,他也会有偷懒的时候,这时候我们要接纳孩子的这点小毛病,多鼓励少指责。
家长微课堂原创作品,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二维码。
投稿邮箱:1295661197@qq.com